本科教学
球盟会qm9地质工程专业历史底蕴深厚,拥有近70年办学历史。2005年至今地质工程专业先后获批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1年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2015年与2018年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办学基础,形成了鲜明的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特色。
专业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博、硕士点学科、陕西省优势学科及陕西省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重点实验室而发展。专业拥有1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创全国一流)”,1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想信念坚定正确,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健全人格、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家国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系统地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市政建设、交通建设、水利水电建设、国土防灾、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研发、科学研究及工程管理等工作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毕业后五年左右能够在专业领域担任业务骨干、技术负责、项目管理人才,达到如下预期目标:
目标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服务社会与国家的优良品质。
目标2: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等约束条件下,能够熟练的基于专业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设计并实施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方案。
目标3:能够在多学科或多行业领域的背景下通过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完成团队协作。
目标4: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能力,能够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进行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
二、培养要求(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实践环节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
1-1:能够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知识用于到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
1-2:能够将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环境保护概论等自然科学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
1-3:能够将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工程基础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
1-4:能够将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等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地质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具备对复杂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识别、判断和有效分解的能力。
2-2:具备对分解后的复杂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表达与建模的能力。
2-3:具备依据专业知识,并借助文献辅助对复杂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识别、分析、表达与求解的能力,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等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评价进行方案比选,设计出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方案,满足特定工程需求,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3-1:能够根据工程需求,设计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方案。
3-2:能够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因素等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评价进行方案比选。
3-3:能够对选定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化,并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地质工程原理与方法对复杂工程地质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能够采用试验、监测与检测等手段,获取地质模型或地质过程的特征(属性)数据,并通过统计、计算、分析与解释等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地质工程原理与方法,对复杂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4-2:能够采用试验、监测与检测等手段,获取地质模型或地质过程的特征(属性)数据。
4-3:能够对获取的特征(属性)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理解现代仪器、制图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的基本原理,掌握现代工程工具、信息检索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5-1:能够理解现代仪器、制图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的基本原理,掌握现代工程工具、信息检索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5-3:能够针对特定复杂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模拟和预测。
6.工程与社会:能够熟悉地质工程专业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工程管理体系;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能够熟悉地质工程专业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工程管理体系。
6-2:具备良好的质量、环境、健康、安全、责任和服务意识,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3:能够识别、分析和评价地质工程项目实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知晓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能够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7-2:能够知晓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7-3:能够评价针对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能够掌握与地质工程实践相关的人文、历史、环境、法律、安全、伦理等知识,具有人文科学素养。
8-2:能够理解客观公正、诚信守则、实事求是的工程职业道德,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8-3:能够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的角色。
9-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协同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
9-3: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地质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通过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陈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
10-2: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10-3:能够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地质工程专业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能够理解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原理。
11-2:能够掌握地质工程项目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3:能够将工程管理原理、技术经济方法应用于地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过程。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毕业条件
至少完成总学分179.5,其中理论教学至少137.5学分,集中实践教学至少42学分,并完成专业相关教学任务。另外,还需完成第二课堂10学分(详见教学体系结构学分分布),并且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
四、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政治思想表现良好,符合毕业条件要求,平均学分绩点大于或者等于2.30。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七、核心课程
构造地质学、土质土力学、岩体力学、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等。
八、教育教学体系结构
教育 体系 |
课程体系 |
必修课程 |
选修课程 |
总学分 |
比例 (%) |
||
最低学时 |
最低学分 |
最低学时 |
最低 学分 |
||||
通 识 教 育 |
人文社会科学类 |
532 |
31 |
48 |
3 |
34 |
18.94 |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 |
458 |
28.5 |
32 |
2 |
30.5 |
16.99 |
|
创新创业类 |
36 |
2 |
16 |
1 |
3 |
1.67 |
|
体育类 |
144 |
4 |
0 |
0 |
4 |
2.23 |
|
美育类 |
0 |
0 |
32 |
2 |
2 |
1.11 |
|
劳育类 |
32 |
2 |
0 |
0 |
2 |
1.11 |
|
公共选修课程 |
0 |
0 |
96 |
6 |
6 |
3.34 |
|
小计 |
1202 |
67.5 |
224 |
14 |
81.5 |
45.40 |
|
专 业 教 育 |
工程/学科基础课 |
186 |
11.5 |
32 |
2 |
13.5 |
7.52 |
专业课(含专业方向课) |
632 |
38.5 |
64 |
4 |
42.5 |
23.68 |
|
小 计 |
818 |
50 |
96 |
6 |
56 |
31.20 |
|
集中 实践 教学 |
独立设课实验、军训、实习、实训、设计、公益劳动等 |
40周+54 |
41 |
1周 |
1 |
42 |
23.40 |
总计 |
40周+2074 |
158.5 |
1周+320 |
21 |
179.5 |
100 |
|
第二 课堂 |
德育、创新创业教育、体育、美育、劳育 |
10学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