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之道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08-19    浏览次数:

2020-08-10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李君如

“全面小康”思想的提出和发展,与“奔小康”有着密切联系,邓小平当年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新概念,深入阐释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中国进入21世纪后实现现代化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从2000年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总结为“全面小康”奋斗的20年,成功经验最重要有四点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从2000年到2020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不懈为“全面小康”奋斗的20年,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社会秩序最稳定、人民群众享受实惠最多、国际影响力最大的20年。其中,2010年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10年,不仅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而且对世界大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顾这20年的历史巨变,我们首先要感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他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使得中国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奋勇前进。“全面小康”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在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过程中形成的,是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接续奋斗中持续推进并取得圆满成果的。这20年的成功经验有许许多多,最重要的有如下四点。

第一,坚持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相统一。为实现“全面小康”而接续奋斗的这20年,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干部、教育人民,使全党全国人民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主心骨。与此同时,我们党始终坚持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特点,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推进理论创新。在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这些创新理论指导“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这是我们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

第二,坚持现代化追求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全面小康”思想形成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追求和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的创造性探索,“全面小康”战略任务又坚持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出发提出新要求,从而一步一个脚印推进中国小康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第三,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没有改革,就不能激发十几亿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就没有推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内生动力;没有开放,就难以形成有利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就难以学习、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包括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于人类的文明成果,就难以在短时期内实现中国人民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一招。

第四,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结合。努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使中国能够在这20年中经受住各种考验,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经验。这些经验贯穿于20年“全面小康”全过程,也是最后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经验。

总结“全面小康”的成功经验,是为了应对更大更多的考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行百里者半九十。”万事开头难,坚持难,善始善终更难。“全面小康”不仅起步扎实,行进快速,而且在最后的攻坚阶段,我们既敢于啃硬骨头、闯险滩,又坚持稳中求进,砥砺前行,创造了历史性的新辉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10年,是伟大的10年。现在,中华民族正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联系“全面小康”20年的基本经验,深刻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10年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伟大的10年,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人民至上理念相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付出巨大代价所获得的规律性认识。坚持和实践这一科学认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硬道理,也是保障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大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人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异化为“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观,而不顾人民群众是否从经济发展中获得实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在实践中形成和提出了“人民至上”理念,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造福人民,坚持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发展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经验。

在这伟大的10年,我们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中国改革开放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在改革中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开放中全面参与了经济全球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包括市场、能源、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等为我国快速实现现代化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竞争中一步步赢得比较优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进一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升格为“决定性”作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能顶住世界范围出现的逆全球化思潮,推出“一带一路”这样的重大倡议,把经济全球化推进到陆海内外联动、线上线下配合、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共同主导的新阶段。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中国最为世界所称道的杰作。

在这伟大的10年,我们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解决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本来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思想提出过程中要破解的大难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历程中,我们在取得进展的基础上继续破解这一难题,不仅把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改变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推进我国现代化,而且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了不牺牲农业和乡村的现代化。这是一项值得在现代化历史上大写特写的了不起的成就。

在这伟大的10年,我们坚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探索网络治理相结合。信息革命,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的又一伟大革命。把握住信息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把生机勃勃的信息化和我们正在推进的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对推动中国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10年最深刻变化,莫过于中国的信息化大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应清醒意识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为此,我们提出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把推进信息化与加强网络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把网络空间营造成亿万民众共同的健康的精神家园。

在这伟大的10年,我们坚持劳动致富、创业致富政策和扶贫脱贫举措相结合。“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在拨乱反正中形成的科学认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我们改革起步时提出的大政策。与此同时,我们恪守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原则,在采取先富帮后富等政策的同时,把扶贫工作提上了重要日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秉持“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的理念和要求,进一步打响了气势磅礴的“脱贫攻坚战”。从精准扶贫到深度脱贫,总书记亲自抓。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堪称“举世瞩目”的世界级伟大成就。

在这伟大的10年,我们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一次又一次“再认识”获得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形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建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为此,我们提出和实施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来推进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确保我们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佳布局。

在这伟大的10年,我们坚持制度建设和制度自信相统一。中国的改革,改的就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到2020年各方面制度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为“全面小康”在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方面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从党中央决定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提上议事日程之日起,各方面制度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为此专门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两个决议,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在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等一系列重大课题。我们之所以勇于制度改革,是因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制度自信,及与此相联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坚持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

在这伟大的10年,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相统一。“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我们经反复实践得到的科学认识和成功经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党的全面领导、总揽协调,仅依靠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仅依靠市场的力量,都无法实现。与此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正是这样,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相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获得了最可靠的政治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伟大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更是伟大。与伟大相伴而行的,从来都是挑战、风险等各种考验。梳理“全面小康”的思想脉络,总结“全面小康”的成功经验,是为了应对更大更多的考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Copyright 2014-2016 球盟会qm9 - qmh球盟会亚博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球盟会q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