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来源:团结报作者:钟晟 胡菊星
土地革命时期,江西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随着苏区政权的建立和革命根据地范围的不断扩大,为了解决苏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部队给养问题,各根据地陆续成立了银行。其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以下简称国家银行)的成立,在推动苏区经济建设、巩固新生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行货币稳定金融市场
在国家银行成立之前,苏区各地用于交易的货币五花八门,单是各级苏维埃政府发行的纸币就有一百五十多种,还有布钞十余种,甚至还有清朝的铜板。金融市场杂乱无章,严重阻碍了商品流通和经济正常运行,统一货币、统一财政刻不容缓。1931年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国家银行,额定资本一百万元。财政委员会委员毛泽民受命负责筹备,并调闽西工农银行曹菊如协助筹划、印刷发行国家货币。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叶坪正式成立。
国家银行成立后,立即着手统一发行货币。毛泽东指示要设计一套像样的苏维埃政权货币,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找到了临时中央政府文书科的黄亚光,请他设计货币图案。在设计贰角、壹元面额的纸币时,采用了列宁头像。由于当时条件困难,货币上的列宁像,都是黄亚光用毛笔在毛边纸上临摹出来的。1932年7月,国家银行发行了第一套纸币,简称苏币。纸币面额分为五种:壹圆、伍角、贰角、壹角、伍分。至1933年8月,国家银行纸币累计发行量达两百万元,货币发行取得初步成果。
然而,由于国民党经济封锁导致印币专用油墨非常缺乏,无奈之下国家银行只能用其他颜色的油墨代替,这使得本来是绿色的五角纸币里又出现了同等面值的红色纸币。居心不良的国民党却利用苏区造币的困难,企图用制造假币的办法来破坏苏区的经济稳定。面对国民党的货币战争,毛泽民迎难而上。一天深夜,毛泽民还在油灯下思考,因为太专注,身上的毛衣被油灯点燃,扑灭之后羊毛发出了一阵焦味。毛泽民灵感顿现,他在纸浆中加入细羊毛、烂布等纤维,这样印出的苏币纤维清晰可见并且在燃烧时会散发出一股焦臭味。令国民党意想不到的土法防伪反而对维持苏区货币的稳定流通起到了关键作用,稳定了金融市场。
制造新版银圆巩固苏区货币信誉
为了体现苏币信誉和保障人民利益,国家银行发行的一元券上面,印有“凭票即付银圆一元”等字样。这就需要有足够的银圆应对凭票即付,所以国家银行除发行纸币外,还需铸造大量银圆。铸币的银料、铜料,除来自没收土豪银财和战争缴获外,还通过设在各地的收买金银处向工农群众购买。即便如此,原材料仍然十分短缺,并且铸造工艺也很落后。虽然当时铸造出了第一块银圆,但质量太差,花纹粗细不均,图像模糊,看上去就根本不像一块银圆。尽管经过反复打磨和改进,银圆质量仍然不尽如人意。面对群众兑换需求和前方物资补充需要,提高银圆质量刻不容缓。
苏区铸币厂发动大家集思广益解决难题。一天,厂长袁汉新正在一块已烧红的铜板前沉思,党委书记毛清顺走了过来,一不小心捏在手里的一块老银圆恰好掉在这块烧红的铜板上。袁汉新急忙把老银圆钳出来,猛然发现铜板上已经深深留下了老银圆上的花纹。大家茅塞顿开,银圆模型问题迎刃而解。但随之而来又遇到了新的困难,虽然有了银圆的正常外形,但银圆质地还是差,敲击之下,声音十分沉闷。经过多方了解,才知道是铜的配备比例不够科学所导致。为此,苏区铸造厂瞄准问题,反复试验,攻克了最后一道难关,终于铸造出了合格的银圆。不管白区还是苏区的群众,都说这种银圆质量好,就称之为新版“花边”。新版“花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苏区物质缺乏的困难,巩固了苏区货币的信誉。
发行股票、公债支持革命战争
为支援革命战争,国家银行发行各种债券和股票来募集资金。广大苏区群众团结一致,踊跃购买。1934年3月10日出版的《红色东北》报道:“省政卫分局购买银行股票三百九十二张,及各县分局工作人员节省和自动购买股票二百五十四张。现在省分局一声动员,大家就将已购买银行股票六百四十六元全部都不要本利归还苏维埃。”许多居民在购买股票后,又全部退还政府,并不计利息。他们并没有将其视为投资工具,而是竭尽全力在经济上支持革命斗争,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保卫苏维埃政权。正如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说的:“苏维埃政府亲密的与工农群众连成一片,群众认苏维埃是自己的。”
1933年8月,毛泽东在《粉碎五次“围剿”与苏维埃经济建设任务》的报告中指出,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围绕革命战争的。为了支持革命战争、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国家银行除了发行股票,还发行公债。公债主要分为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第一期革命战争短期公债从1932年7月1日至30日,分五期共发行五十万元,一月之内全部发行完毕。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自1932年11月1日至12月1日,分五期共发行一百二十八万元。1933年8月,国家银行发行经济建设公债三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发行之后,各地掀起认购高潮。有的县采用互相竞赛的激励办法,不到三个星期就销售了两万五千多元;有的贫农赶了两头牛犊去市场卖,所得款二十八元,就买了二十八元公债券;有中央机关的工人拿谷子折现购买公债,有的写信回家拿钱来购买公债,有的想法节省伙食费或增加收入购买公债。人民群众通过购买公债,有力支持了苏区的革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