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0日09:16 | 来源:新华日报
小字号
“浴血奋战在罗霄山下,血染着我们的旗帜……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走进位于盱眙县黄花塘镇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耳畔久久回荡着慷慨雄壮的新四军军歌,令人深深感受到那不灭的红色印记……
1943年1月初,在全国抗日战争由相持转入反攻的关键阶段,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驻留了2年零8个月。在此期间,刘少奇、陈毅、张云逸、罗炳辉等曾在这里指挥华中战场所属七个师、一个独立旅和一个浙东游击队,与日伪展开浴血奋战,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进攻,新四军从不到1万人壮大到20余万人,在苏、皖、浙、鄂、豫5省开辟了8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日军统治的心脏地区插上了一把尖刀,使华中地区成为对敌斗争的主战场,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丰功伟绩。
前不久,“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铁军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与统战思想”理论研讨会暨作家采风活动在盱眙举行。淮安市政协副主席范更生说:“新四军铸就的铁军精神永不过时,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需要我们不断传承和发扬的优良革命传统。”如今,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已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课堂”。
“新四军军部驻黄花塘期间,重点开展了‘三大运动’,即领导并开展整风学习运动,发动组织大生产运动,大力开展军政训练运动。”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馆长卞龙介绍说,如今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由纪念广场、陈列馆、旧址、旧居和园林等部分组成。通过历史文献、革命文物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新闻图片、资料,展示了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期间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
1943年2月,日军调集3个师团共1万余人,伪军1万余人,对盐阜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新四军3师留少量兵力以麻雀战术与敌周旋,主力部队分散避开与敌决战,寻求有利时机袭扰和打击敌人。历时50余天,盐阜地区反“扫荡”战斗获得了全面胜利。
1944年3月4日午夜,新四军1师战士们越过深壕,背上云梯,冒着弹雨,突破围墙,炸掉碉堡,不到1小时,1000余战士攻入市镇。5日2时许,车桥西北芦家滩打援战斗打响,日军军官三泽大佐战死,共歼日军大佐以下460人(俘24人),歼伪军480人(俘168人)。车桥战斗取得全面胜利,揭开了华中敌后战场反攻的序幕。
“战地黄花香飘万里,铁军精神光照千秋!”78年过去了,英雄们在黄花塘的青山绿水间,播撒下的革命火种代代传承。(本报记者 陈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