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将人民利益举过头顶
作者:  来源:    日期:2021-11-23    浏览次数:

2021年11月10日09:02 | 来源:解放军报

小字号

原标题:将人民利益举过头顶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人民军队的力量,根基在人民。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

1915年,中国社会正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华民族迫切需要新的革命力量,解救水深火热中的百姓。

这一年,大巴山深处一户贫苦佃农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生儿。由于家境贫寒,父亲常年外出谋生,母亲因病离世,他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为了让他永远记着乡亲们的恩情,养母为他取名“思德”。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看到胜利的曙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给日本侵略者以越来越沉重的打击。

这一年,张思德牺牲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毛泽东参加张思德追悼会,并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从此,张思德的名字和“为人民服务”紧紧联系在一起。

2021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这一年,张思德精神被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早已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

四川仪陇张思德纪念馆珍藏着一双破旧草鞋。

就是穿着这样破旧的草鞋,张思德加入红军,跟随革命队伍走上长征道路,从仪陇走到了延安,从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到中央军委警卫营,走到了党中央、毛主席身边。

“人如其名,张思德从来没有忘记党和人民的恩德。”纪念馆讲解员潘雪婷告诉记者,张思德有一次连夜打了几双草鞋,送给鞋子最破的战友;长征期间,他曾只身泅水过江夺取敌人渡船,为强渡嘉陵江创造了条件;进入草地后大家只能吃野草充饥,担心战友误食中毒,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前面……

来到延安后,部队合并整编,干部精简下派,张思德这个“老班长”被安排到警卫连任战士,他坚决服从组织分配,毫无怨言。张思德说:“当班长是革命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需要。”

“1944年,张思德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原安塞县生产农场工作,并被选为农场副队长。”面对一张张思德和战友一起烧炭的图片,潘雪婷娓娓道来。

在荒山野岭建设一个农场,谈何容易。修路、打井、种地……哪里最苦最累,哪里就有张思德的身影。进山里烧木炭时,他更是处处模范带头,披着蓑衣冒雨检查炭窑,出炭时最先钻进窑中作业。

一切工作都欣欣向荣,然而意外突然发生——

9月5日,张思德带着战友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坍塌。危急时刻,张思德将战友推出窑口,自己被埋在坍塌的窑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29岁的生命。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为人民奉献多少。当张思德将战友推出炭窑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就此成为永恒。

在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北侧,张思德纪念广场的中轴线上,铺设了29块红色花岗岩五角星,象征张思德29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色一生。中轴线尽头,静静伫立着一尊张思德负薪前行的雕像。

顺着29颗红星的方向仰望,半山腰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格外醒目。“毛泽东在得知张思德牺牲的消息后,当即作出指示:第一,要把张思德身体洗干净,穿上新衣服,入殓前要派战士给他站岗;第二,买一副棺材,运回延安;第三,要给他开个追悼会,我要参加,还要讲话……”记者的思绪随枣园革命旧址工作人员的介绍穿越时空,回到那个令人痛惜的日子。

1944年9月8日,延安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土台上临时搭起的灵堂中安放着烈士灵位。“毛泽东亲自参加追悼会,献了花圈,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当年现场聆听演讲的张思德生前战友、老红军曾绍东对此记忆深刻:因为那是我们党成立以来第一次为一名普通战士举行追悼会。

张思德是普通党员、普通士兵,他没有官职,没有财产,没有传奇故事,没有豪言壮语。70多年来,这个光辉的名字为何始终被传颂景仰?重读《为人民服务》这篇光辉著作,记者找到了答案——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从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信中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到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从当年南湖那条红船把身处灾难中的中国人民带出水深火热,到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疫情阻击战、脱贫攻坚战……无数深刻而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共产党人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既集中体现在党章中,也具体体现在无数像张思德这样,把党远大的革命目标化作朴素的日常工作的英模人物身上。

带领群众除“三害”的焦裕禄,将一腔热血献给阿里的孔繁森,“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两弹一星”元勋,致力脱贫攻坚斗争、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的1800多名同志……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个个光荣的群体,与张思德的精神遥相呼应,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壮丽史册上。

“张思德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后,纪念馆参观人数明显增多。”纪念馆工作人员姜明介绍,不少党员干部专程前来参观瞻仰,追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历史。

张思德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共产党人手中传承,从未熄灭。

在仪陇,张思德精神已是故乡的红色符号。仪陇县将张思德的家乡六合场改名为思德镇,并命名了“思德水库”“思德大道”等一系列地标建筑;多个以“张思德”命名的服务团体帮扶社会弱势群体;人民群众在张思德事迹和精神的鼓舞下,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曾经贫穷落后的面貌。

在延安,张思德精神成为延安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在这块红土地上缅怀英烈;安塞区至今保存着一个普普通通的炭窑——这里是张思德与战友战斗过的地方,也是见证他生命最后一段历程的纪念地。

在部队,张思德画像被高高悬挂,张思德精神被永记心间。在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五支队的“张思德班”,每次点名仍会首先点到“张思德”的名字;仪陇县人武部成立张思德民兵分队,在抗洪抢险、脱贫攻坚等任务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武警南充支队将重温张思德事迹、重读《为人民服务》作为新兵下连的第一课,打牢听党指挥、献身强军事业的思想根基;北京卫戍区评选表彰“张思德式忠诚卫士”,把张思德精神作为传家宝铸魂固本;武警延安支队成立“红肩章理论宣讲队”,利用节假日为游客宣讲张思德的故事、讲解党在延安的红色历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早已融入一代代革命军人的灵魂和血脉。

抗击疫情,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紧急驰援,在疫情防控战场上发起冲锋,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军官兵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定点帮扶4000余个贫困村、帮助90余万名贫困群众脱贫……从抗震救灾到抗洪抢险,从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到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人民军队始终牢记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阔步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大字仍然闪耀金光,“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依然高高飘扬!

Copyright 2014-2016 球盟会qm9 - qmh球盟会亚博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球盟会qm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