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大道至简。“发展才是硬道理”既简单也深刻、既通俗也深奥,是一个具有理论涵容性与实践指导性的重要命题,为成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革命性变革,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也会逐步发生变化,从而带来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发展才是硬道理”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抓住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有机统一的深层逻辑,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植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变革之中,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基础上的实践外化。尤其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为其提供了思想先导。由此,我们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破解教条主义的迷雾,把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在生产力不断提升与生产关系良性调整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才是硬道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守正创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生产力上的巨大体现就是对生产力作用的重新确认与高度重视,将其作为统领全局的重要抓手,使其在中国大地发挥改天换地、旧貌换新颜的历史作用。
历史方位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创新性地提出共产主义发展阶段分为第一阶段(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的重要论断,并对这两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预设性的描述。以此为基础,列宁进一步把初级阶段定位为社会主义阶段,把高级阶段定位为共产主义阶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尽管提出了社会主义阶段,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并未进行细分。邓小平根据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也为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提供了历史方位指引。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面临的巨大难题是生产力低下,社会整体落后,人民相对贫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何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成为一项重要历史任务。破题的关键就是依靠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人民生活的改善创造基本条件。
基本动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基本动力是改革开放。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如何发展、怎么发展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要历史课题。要发展,首先就要打破过去的一些成见,既要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革,也要改变“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实践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要把改革与开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为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的整体“革命”: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变革,为发展奠定各个方面的良性基础;对外主要是开放,打开国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加快发展。 改革开放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角度出发,促进中国社会结构的优化、整合与重塑,给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改善与发展,主要变革束缚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以及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主要聚焦解决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集中表现的社会主要矛盾,抓住社会生产落后的主要方面。
其中,改革以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开放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是全球化的、世界性的、相互交往的基本观点,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空间,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提升发展能力。
在改革与开放的双元互动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更强大的理论指导作用,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形成新的理论与实践形态。
体制依托
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但随着经济结构的复杂化以及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越来越明显。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出现问题乃至“变了颜色”,一定程度上都与没有很好地进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有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立足生产力发展与人民生活改善的有机统一,不断调整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逐步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最终成功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计划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剥离了计划与市场作为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属性,打破了过去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僵化认识,确立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基本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应运而生。
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大原创性贡献,使生产力发展具有坚实的经济体制依托。
方法指引
“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是盲目发展,胡乱蛮干,而是要求遵循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发展。
比如,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提出“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等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这是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经济建设与法治保障的辩证统一、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的辩证统一来统筹谋划“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论指引。
它既坚持了发展的唯物论,又坚持了发展的辩证法;既坚持了生产力第一标准,又坚持了生产关系的相应调整;既坚持了经济基础的基本地位,又坚持了上层建筑的适度变革,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丰富与创新。我们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动力和不竭活力。